首页 >> 新闻动态 >>政策导向 >> 共建森林城市 守护绿色长江
详细内容

共建森林城市 守护绿色长江

共建森林城市 守护绿色长江



        11月20日,以“森林城市与长江大保护”为主题的第六届湖北生态文化论坛在荆州举行。本届论坛由湖北省林业局和荆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全国知名专家学者、先进地区代表和省内各地林业工作者齐聚一堂,为现场听众带来饕餮盛宴,为林业推进森林城市建设和长江大保护贡献了远见卓识和经验智慧。现摘登部分发言内容,以飨读者。

         以人民为中心 担起林业推进“共抓大保护”的时代使命

         湖北省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刘新池

         开展森林城市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时代赋予林业部门的重大任务。在2016年第一次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后不久,总书记作出“要着力开展森林城市建设”重要指示,为森林城市建设指明了方向。今年4月8日,总书记在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时再次强调持续推进森林城市、森林乡村建设,着力改善人居环境。这既是对森林城市建设的充分肯定,也是深入开展森林城市建设的更高要求。

        我省森林城市建设于2010年起步,至今已有10个年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省林业部门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森林城市建设的根本宗旨,把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作为森林城市建设的鲜明理念,把维护城乡生态安全作为森林城市建设的主攻方向,把全社会参与作为森林城市建设的动力源泉,持续推进绿满荆楚行动、精准灭荒工程、长江两岸造林绿化,加快实施城乡绿化和身边增绿,着力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国家森林城市、省级森林城市、森林城镇、绿色乡村建设蓬勃开展,形成创建一批、储备一批、提升一批的良好态势,森林城市以点带面、连线成片,建设规模和质量迈入全国先进行列。实践证明,森林城市建设顺应了人民群众对优美生态环境的新需求,契合了当前城镇化发展的新趋势,担起了林业推进“共抓大保护”的时代使命,为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湖北、助推全省高质量发展和“一芯两带三区”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争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荆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崔永辉

        长江流经荆州483公里,全省最长;荆州194个湖泊,全省最多;荆州34.1万公顷湿地,全省最大。生态是荆州最重的责任、最大的潜力。近年来,荆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严格落实长江生态禁令,打响洪湖、长湖治理攻坚战,获批全国黑臭水体整治示范城市,2018年长江大保护投入资金102亿元。开展“绿满荆楚”行动,年均造林超60万亩,森林覆盖率从30.66%提升至36.69%。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及省林业局的关心支持下,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关改搬转沿江化工企业19家,纪南文旅区入选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最佳案例。

        这次生态文化论坛,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将为我们带来新观点、新思路、新技术,必将为荆州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空间和机遇。我们将认真吸收论坛的闪光思想,充分运用论坛的理论成果,坚持把培育生态优势、激发生态潜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争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和江汉平原振兴发展示范区排头兵。同时,我们真切地期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参与荆州生态文明建设,共同绘就“万里长江、美在荆江”新画卷。

         长江湖北段生态修复与保护对策

         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钮新强

         湖北地处“长江之腰”,是长江干线流经最长的省份,生态地位举足轻重。应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长江流域系统性着眼,统筹规划,加强江汉平原水网生态修复顶层设计,构建荆江—洞庭湖生态大保护区,提升全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建设“荆汉生态新水道”,破解长江“中梗阻”问题,分流干流航运,减轻干流生态压力。荆江河段形成生态和航运“双通道”新格局。

        科学恢复江湖关系。开展洞庭湖入湖四口水系综合整治、洞庭湖城陵矶出湖生态通道保护,恢复荆江-洞庭湖生态关系。对洪湖、梁子湖、涨渡湖、斧头湖等具有重要生态价值的阻隔湖泊实施江湖连通,恢复其自然生态过程,恢复阻隔湖泊江湖连通。修复湖泊自然水文节律。

        恢复干支流生态通道。探索三峡、葛洲坝两坝过鱼通道,汉江、清江等重要支流过鱼通道和“全生境”过鱼通道技术创新。

        修复汉江水生态环境。开展引江补汉工程前期论证,满足中线工程受水区规划年用水需求,提高汉江流域的水资源调配能力,解决汉江流域枯水年水资源配置矛盾,缓解汉江中下游水生态环境压力。

        系统治理江汉平原水污染。以持续改善江汉平原水质为目标,以水环境容量为约束,以流域为单元,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坚持“流域统筹、分区施策、全过程控制、全要素覆盖”的治理策略,全面提升江汉平原水环境质量。

        长江大保护中林业的使命与担当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总工程师 苏春雨

        森林和草原是长江区域带生态安全的战略基础,是长江区域带生物多样性的基础保障,是长江区域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的核心区域,在长江大保护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要统筹制定科学可行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从国家到省、市、县、乡五级、包括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详细规划,协调统一、科学可行。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修复。

        全面加强经营管理,快速提高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质量。制定并实施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的专项规划和方案,坚持生态优先,尊重自然规律,科学培育健康、稳定、高效的生态系统,为全流域的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保障。继续统筹实施好现有重大工程,提高工程质量。

         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加快建立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统筹协调管控制度。制定最严格的生态保护红线管制原则和管理办法,分区建立和实施优先开发或限制开发、禁止开发制度。并推动红线落地,做到分级分类管理。

         不断加大长江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执法、监督检查、考核评价力度。积极推行“阳光执法”。健全执法责任制,规范行政裁量权,强化对监管执法行为的约束。进一步完善政府生态安全责任制考核范围,将生态质量提升作为重要考核指标。

         城市生态环境共同体与森林城市建设

       中国林科院林业科学研究首席专家 王成

        城市发展带来的水环境、生物多样性等问题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的影响,需要重点关注。必须打破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的格局,树立共生、共建、共享的城市生态环境共同体的理念,实施与之相对应的生态建设策略。按照生态系统的内在规律和要求来开展城市生态建设,建设森林城市和森林城市群建设是促进城市和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也是落实长江大保护、长江两岸生态恢复的具体行动。

         要把城市森林作为城市的绿色基础设施。在整个城市地区开展城市森林建设。按照森林生态系统的要求规划建设城市森林网络。强调城市森林生态系统的主体是自然林。利用城郊森林控制城市无序扩张。注重提高整个城区的乔木树冠覆盖。发挥城市森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提高城乡居民生态休闲游憩福利的普惠性和可达性。挖掘城市森林的自然教育和科学普及等生态文化价值。发挥城市森林的生态经济功能,实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森林城市群是森林城市建设在城市群尺度上的升级版。要制定规划,搞好顶层设计,谋划好城市和城市群地区的生态空间总量需求、空间布局、结构组成、培育方向和共建共享,在城市群区域范围内,建立总量适宜、格局优化、功能完备的森林生态系统,为长江经济带发展以及湖北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取得新成效做出林草部门的新贡献。

         长江中游森林城市群建设与发展

         湖北省人民政府参事、武汉大学博导 周培疆

         森林城市群是一种全新发展模式。在城市群区域范围内,通过保护建设管理以森林、湿地为主体的绿色基础设施,构建健康稳定的城市群森林生态系统,有效贯通城市间的森林、湿地等,扩大现有生态空间,形成成片森林湿地,防止城市连片发展,加强城市群生态空间的连接,优化城市群发展格局。

         建设长江中游森林城市群是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和长江大保护、构建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手段,也是持续推进森林城市高质量建设的重要载体。当前,森林城市群建设在功能、手段、目标等方面,很多理论和实践问题需要在推进过程中不断探索,并逐步建立起指标体系、技术规程和具体模式。

        要坚持服务国家城市群战略部署,提供长江经济带生态支撑保障,并通过规划目标设定和实施干预、制约违背生态建设规律的不适宜作法。坚持科学、生态、节俭,严禁大搞奇花异草、大树移植等,防止一夜成林、一日成景,做到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和自然修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忘初心,绿化为民,真正让人民群众开窗见绿、出门入林,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森林城市建设中低水平、不平衡的问题,着力解决大尺度生态系统建设的问题,着力解决生态空间布局问题;坚持密切协作,建立森林城市群建设工作的沟通协调机制、监督考核机制等体制机制。

         长江建新绿 创森出亮点

         安徽省马鞍山市副市长 方文

         马鞍山地处安徽东部,是长三角城市群重要成员城市、长江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我市聚焦长江生态修复,大力实施长江“建新绿”工程。通过退建还林、退耕还林、退耕还湿、退渔还湿、建设长江防护林带,先后建成906亩的薛家洼生态游园、340亩的荷包山两侧生态景观提升等一批公园、游园以及40多公里长的干堤两侧滨江景观林带,把“地球伤疤”变成“绿色引擎”。

         聚焦森林城市创建,推进城区绿化增美、绿色长廊建设、水系绿化拓展、镇村绿化增绿、山场造林绿化、森林提质增效、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森林生态体验八大创森工程。三年共完成造林7200余公顷,森林生态功能总效益为64.82亿元,改善了生态环境,壮大了林业产业,广大市民生态意识明显提高,开窗能见绿、起步能闻香、出门可游园的梦想成为现实,把“生态洼地”变成“生态福地”。

         聚焦林长制改革,促动森林“长治”。实行林长管林责任全覆盖,实现一山一坡、一园一林都有专员专管。“五个一”服务平台普遍建立,分别是“一林一档”“一林一策”“一林一技”“一林一警”“一林一员”。建立市级林长会议、督察、考核、信息公开等一系列制度,市、县两级出台林长制改革配套制,形成上下衔接、协同高效的制度保障体系。林业长期沉疴痼疾有效破解。针对性统筹施策,发挥各部门合力,为林业发展提供多层保障。



公司地址:武汉市汉阳区龙阳湖东路知音英才创谷12栋8楼

联系电话:027 - 87896979

传    真:027 - 84651039

邮    编:430000

E - mail  :tkxtech@126.com


业务范围

新闻动态

关于我们

扫一扫 关注

技术支持: 厦门核域网络2 | 管理登录
seo se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