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促进中部崛起的湖北作为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奔涌6300公里的长江,横贯湖北1061公里。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宛如一条巨龙,孕育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滋养着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经济带。
多年来,习近平总书记深深牵挂着长江,谋划着让中华民族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的发展之道。
2013年7月21日,武汉。瓢泼大雨中,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巴车上缓步走下,站在武汉新港的现代化码头上深情寄语:“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
2016年1月5日,重庆。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长江大保护的最强音:“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2018年4月26日,武汉。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正确把握“五大关系”,以“钉钉子”精神做好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绿色发展“三篇文章”,推动长江经济带科学发展、有序发展、高质量发展,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
2019年5月21日,南昌。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托厚望如山: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乘势而上,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再上新台阶。
坐拥最长长江岸线、九省通衢得“中”独厚,湖北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编制绿色发展规划,建立绿色发展指标;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迅速展开;奋发作为,打造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
长江的模样,悄然而迅速地发生着变化——岸边化工企业迁走了,非法码头消失了,岸线变绿了,山乡更美了,高质量的新经济拔节生长;全省经济韧劲增强,主要指标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成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呵护大江,雷霆万钧
非法码头占用大量岸线,非法采砂船屡禁不止,沿江重化工业比比皆是、黑臭污水直排长江……曾几何时,不堪重负的“母亲河”在哭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湖北推进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了行动指南。“做好长江大保护‘辩证法’,处理好发展与保护、当前与长远、加法与减法、治标与治本的关系。”省委书记蒋超良说,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将抓好长江大保护,作为确保子孙后代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将修复长江生态放在压倒性位置。
源头发力,规划先立“规矩”。湖北率先编制实施《湖北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总体规划》,构建“1+5+N”的规划体系,为未来发展留足绿色空间。
最严立法,治水、治气、治土、治江。着眼水污染防治、秸秆露天禁烧、土壤污染防治,连续三年地方立法,重典治污、猛药去疴。为生态环境划下不能逾越的红线,防治污染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地方主要负责人引咎辞职;坚决关停沿江排污不达标企业。
绿色考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有了“新杠杠”。近3年来,全省共出具116份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报告;221名负责人因生态环境损害被省委省政府严肃问责,其中包括厅级干部26人。
“六大专项整治”“九大行动”“四个三”重大生态工程标本兼治,向化工污染、非法码头非法采砂、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不力等“亮剑”,推动湖泊湿地、森林生态修复、重金属及磷污染治理等,3年内完成“厕所革命”、精准灭荒、乡镇生活污水治理和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壮士断腕,呵护长江。
这是一场真刀真枪、雷霆万钧的“生态革命”,宣示着湖北保护母亲河的坚定决心。
两年来,人们惊喜地发现,湖北地段内的“母亲河”大变样了——
刺眼的“黑码头”不见了,1200多座非法码头被取缔,腾退岸线150多公里。
沿江化工企业纷纷消失了。截至8月底,全省已完成关改搬转160家。
4200多条河流、755个湖泊都有了河湖长。洪湖告别“竿连竿”,再现“浪打浪”。
宜昌江段,多年难见的江豚又出来戏水了!
一湖湖碧波,装扮梦里水乡。前三季度,国家考核的114个水质断面中,优良率为84.2%,同比提高5.3个百分点。
绿色发展,“双十”放大招
“不搞大开发不是不要开发,而是不搞破坏性开发,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习近平总书记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把脉定向、掌舵领航。
摒弃以“金”换“铁”、以“玉”换“石”的短视思维,湖北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放出“双十”大招,演绎滔滔大江“辩证法”——
打响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剑指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整治、沿江企业污水减排、磷石膏污染整治、固体废物排查等。
实施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加快发展绿色产业、构建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推进绿色宜居城镇建设、大力发展绿色金融、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等。
一年多来,硕果累累。
130家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已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安装在线监控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214个城市黑臭水体近九成已完成整治,咸宁、荆州获批全国黑臭水体整治示范城市;181个长江入河排污口被关停封堵或并入污水处理厂;完成长江两岸造林绿化60多万亩。
创新为魂,新兴产业强力聚蓄湖北发展新动能。
武汉光谷东,长8公里、总投资超过4000亿元的“黄金大道”——左岭大道,沿线分布着长江存储、华星光电、天马等名企,勾勒出“芯屏端网”产业新主轴。加上9月刚点亮10.5代线的京东方,国内显示面板“三强”在会师武汉后全部投产。今年前8个月,全省光电子器件、显示器等核心产品产量增速保持约40%。
围绕四大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十大重点产业建设,湖北全力推进传统产业稳链、优势产业强链、战略性新兴产业补链,聚力打造“芯屏端网”、信息光电子、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等万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从“化工锁江”到“创新赛跑”,武汉从“钢的城”到“硅的城”,我省加快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在转型升级中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接续。
育新,不忘“改旧”。“万企万亿技改”工程累计投资8000多亿元,借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汽车、食品、石化、纺织等传统支柱产业发“新芽”,一批5G智慧工厂、无人车间、智能生产线相继建成。
科技含量不断提升,GDP能耗持续下降。今年前三季度,全省GDP能耗预计下降3.5%。
时近岁末,佳音频传。
中部腹地首条重载能源大动脉浩吉铁路通车;年内,汉十高铁、郑万高铁襄阳至郑州段、黔张常铁路湖北段、鄂北调水工程将接连投用,秭归长江大桥、石首长江大桥、杨泗港长江大桥相继通车。九省通衢的荆楚大地上,支撑全省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综合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高潮迭起,为奋力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湖北,增添了强大后劲、形成了新的支撑。
奋力前行,打造中部重要“动力源”
“中部地区发展势头能不能持续下去?”“能不能在先进技术、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有更大突破?”“能不能在高质量发展和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道路上越走越好?”
在南昌举行的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连发三问。
8月22日,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通过《中共湖北省委关于落实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 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把湖北建成更加重要的区域支撑、产业高地、市场枢纽,努力在中部地区崛起中走在前列,打造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的奋斗目标。
作为一个地区发展的创新力、竞争力、辐射力、影响力的系统集成,重要动力源是区域实力、产业能力、创新动力、市场活力的集中体现。对湖北而言,打造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有条件有基础,正当其时——
GDP进至全国第七,千亿产业增至17个;创新能力不断加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近6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近20%;湖北自贸区示范引领作用日益发挥,落户世界500强超300家,越来越成为更重要的市场枢纽……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增强产业支撑力;加快关键领域自主创新,增强科技驱动力;扩大高水平开放,增强经济合作与竞争力;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综合实力……一条条举措正在汇聚出激越澎湃的发展前行力——努力在中部地区崛起中走在前列。
制造业乃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中部要崛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基中之基”,湖北发力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十大重点产业,打造“芯屏端网”、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集群。
9月3日,《湖北省“一芯两带三区”布局产业地图》正式出炉,“一芯两带三区”总体产业格局图、“十大重点产业”布局图、百家产业集群分布图,全景式、可视化描绘出全省先进制造业集群建设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图”。
这份描绘湖北未来产业发展的布局图、作战图,为湖北制造高质量发展提供行动指引和动态导航。
中部崛起,国之战略,荆楚福音。
潮平岸阔,奋进风来。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历史正期待着湖北创造非凡的业绩。
殷殷嘱托,照耀着我们前进的征途。
乘东风,鼓足劲;风雨无阻、披荆斩棘,务实重行、不胜不休!
呵护大江,绿色发展,荆楚人民将奋力前行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前列,接续谱写高质量发展的辉煌篇章。